
新蜂音乐节现场。 成都艺典奥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供图

《受到召唤·敦煌》演出现场。成都九麟优创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演唱会现场听歌手的歌唱、户外音乐节跟着节奏尽情摇摆、大型场馆里的万人合唱……当下,年轻人成为大型演出的拥趸。一张张门票汇聚成为演出现场的人头攒动,更推动演艺消费形成新生态。
一场大型演出,能带来哪些直观可感的消费增量?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一场演出带来多重消费需求
7月5日,广东的陈女士来到成都参加新蜂音乐节。这是她第一次参加音乐节,虽然青睐的歌手还未开演,但现场许多场景已让她感到新奇。明星应援杂货铺、文创饰品、品牌餐饮……穿梭其中,陈女士就消费了零食、非遗手工文创等。
“看演出不只是听歌,喜欢的偶像和演出现场,都能给人带来情绪价值。”陈女士说,这次她多订了一天住宿,准备去都江堰景区、太古里等成都热门地点打卡。
来自重庆的王巧玲在入场前专门定做了全新的面部妆造——“音乐节适合更为大胆的妆容,释放青春活力,也很出片。”
作为大型演出常客的成都市民曾婷,音乐节前已做了多手准备,充气垫、遮阳装备等一应俱全。“除了看喜欢的歌手,更重要的是,我们歌迷可以来一场联络感情的聚会。看完演出,我在成都邀请大家一起吃火锅。”
多样的需求,让音乐节现场近百家商家看到了商机。
“入场两小时就卖了1000多杯柠檬茶,这还没到客流高峰时期。”深圳市大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曾永宏介绍,上半年公司已为全国多地的演出提供餐饮服务。“年轻人是这类演出消费的主力,我们也将开发新的餐饮产品。”
首次参加音乐节的余俐佳,在其摊位摆出了手工香皂、香囊等。“来之前还比较忐忑。”余俐佳说,看着周围聚起越来越多年轻人,长舒一口气。“很开心,得到了年轻人的认可。”
化妆师吴蕊雪每场大型演出前一般能接到10多个订单。“个性的彩绘、编发等妆造是很多年轻人自我表达的方式。”吴蕊雪边说边收拾行囊,她还要赶往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的演出场馆,完成下一个订单。
一张门票撬动文旅消费活力
免费参观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这是《受到召唤·敦煌》的超两万名观众享有的权益。此外,多家餐饮品牌参与联动,提供八五折优惠、会员价、赠品等。根据主办方统计,超过130家商家参与演出前后的消费联动优惠活动。
“活动涵盖吃、住、行、游、娱等方面,以新颖的形式让舞台景观与景区景观联动。”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
“外省观众占比超45%。通过购票凭证引导他们前往一些文旅点位,多留一段时间,可以拉动周边的消费。”成都九麟优创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涛说,在城市配套消费政策的支持下,一张票根可以将分散的场景串联成消费闭环,引导观演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以成都为例,根据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1至5月,成都开展音乐演出2100余场,票房收入4.74亿元;开展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43场,票房约3.2亿元。演艺市场持续火热,带动餐饮、住宿、商圈等综合消费超25亿元。
四川文旅资源丰富,坐拥中西部地区营业性演出最大票仓,正以演艺经济为抓手激发文旅消费活力。今年初,四川12个省级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专项工作方案》,明确聚焦演艺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链式协同、集群发展、能级提升;6月17日,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明确提出:打造演艺赛事产业发展高地。引进高水平演艺赛事活动,支持举办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影视节,积极承办国际国内顶级体育、文艺、电竞等赛事,推广“跟着演艺(影视、赛事)去旅行”。
提振释放更多消费潜能,四川接下来将大力发展“音乐+旅游”“演出+旅游”等新业态,努力构建全域、全季、全链、全龄、全时的文旅产品体系新格局,持续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