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一大早,临泉县滑集镇南杨小庄村村部会议室里聚集了20多名群众代表,大家围坐一起召开“村头群众会”,讲讲当前田管重点,分发一批农耕物资。
“近几天连续阴雨,地里湿滑,大伙下地千万留神!”滑集镇党委副书记、南杨小庄村党支部书记马具广一边给参会人员发物资,一边叮嘱大家,“有困难就到村部找我,我给大伙跑腿解决。”
类似的“村头群众会”,在南杨小庄村每周开一两场,田间地头、村头屋后,十几个板凳一围,村民就能聚在一起唠家常、提诉求。沟通中,上级的惠农政策宣贯下去,基层的矛盾纠纷化解开来,干群关系越来越和谐,大伙的心情越来越顺畅。
这是“90后”马具广探索的为民服务创新实践。他介绍,自临泉县推行“ 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后,他结合基层工作经验总结出“114工作法”:即“一场群众会”连民心、“一本账”清诉求、“四用心”换真心。
马具广解释道,“一场群众会”就是召开不拘泥于形式、不受制于场所的群众会,倾听群众诉求,解决矛盾纠纷。“一本账”即建立矛盾诉求台账,按照台账分类施策,今年以来,145个群众诉求被销号办结。“四用心”即“您说事,我记事,用心换心当回事;您有事,我问事,用心换心解决事;您烦忧,我解忧,用心换心变小事;您有难,我来帮,用心换心办成事”。
村民崔军( 化名)与邻居多年的地界纠纷,在“114工作法”下得以化解。今年4月,崔军与邻居的矛盾激化。为帮助两家解决矛盾,一场群众会开在两家争执的地块。马具广带着卷尺实地丈量,确认争议地块是一片梯形耕地,因年代久远权属模糊,建议两家均分总收成。“按几何算法,上下底相加乘高除二,算好面积,麦收后跟承包户算收成,两家均分。”一套“数学解法”让人心服口服,双方纠缠多年的“地界心结”终于解开。
“114工作法”下,一个个温情故事被记录在册:王大爷家申请轮椅、李婶家咨询医保报销、村头排水沟及时清淤……这些“家长里短”,正化作基层治理的鲜活注脚。
全媒体记者 任刚 通讯员 张玲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