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劳模风采 闪耀长春丨王洪伟:25年赴汤蹈火 铸就消防传奇

时间:2025-05-03 11:49:00

长春市消防救援支队净月大队南四环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王洪伟日前荣获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他用25年的坚守与付出,诠释了对消防事业的无限忠诚,书写了消防救援领域的传奇篇章。

1999年,年仅18岁的王洪伟怀着对消防事业的崇敬与向往,毅然投身消防队伍。25年来,他在5600多次灭火战斗、120多次水域救援中冲锋陷阵,救助遇险被困群众1000多人,历经无数次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在每一次救援中,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冲锋在前,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立下赫赫战功。

资料图

王洪伟回忆说,2019年,我市一家餐厅发生爆燃,5个液化气罐同时喷出3米高的火焰,罐体温度超过800℃,如果救援再晚一分钟,爆炸冲击波都可能掀翻整栋楼,“当时煤气罐温度已经很高了,烫手,我们第一时间就必须把它马上抬到一个安全区域再降温,这样就安全了。冒着爆炸的风险,我们两个人不断的把它往外抬,一步一步往外挪,步步维艰,5个煤气罐抬出来的时候我们衣服有的地方都已经烧焦了。这些年参加过上千次的救援现场,每个救援现场都不一样,我们把风险降到最低,还是一如既往的向前冲,争取把任务圆圆满满地完成好,面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是最后一道防线,你要不干谁干,既然选择了,就得有这种冲锋在前的勇气和决心。”

走进特勤大队荣誉室,一套75公斤重的潜水服矗立在大厅中央,这套装备见证了“第一蛙人”王洪伟的成长道路。他在完成各类急难险重潜水打捞任务中,有30多次是冰下打捞。王洪伟说,2008年农历大年初四,净月潭冰面突然断裂,有3名群众随吉普车坠入零下30℃的湖底,那次的极限救援是他第一次冰下潜水,记忆尤深,“整个救援在水下待了将近1个小时,对心理和身体绝对是一种考验。那年穿的装备是75公斤,当时我是120斤,装备比我重了好多。下水之后,趴到车窗往里瞅的时候什么都看不见,我在水下就开始打碎玻璃,水下砸玻璃这一个动作在岸上一下就能敲碎,但是在水下就得经过反复的敲打,因为水有阻力,水温特别低,砸的你手都不好使。砸碎之后心里非常地恐惧,因为当时下水就我一个人,我记得有两个女士头发在水中不断地飘,心里非常的害怕,得把这个人系绳,遇到了很多困难。想想岸上那些家属在哭泣,等待我把这几个人打捞上来,当时心情也错综复杂,所以说你必须得完成这次任务,就这种心理战胜了这种恐惧,虽然说他们已经没有生命,但是这也是他们的家属,一定要把他们拉上来,这是我们的职责。”

训练场上,王洪伟是严于律己、追求卓越的标杆。他连续三年蝉联支队三项体能擂台赛冠军,在总队比武中屡获佳绩。

南四环路消防救援站战斗员王长奇

南四环路消防救援站战斗员王长奇说:“在训练场上,别人练一遍,他就练三遍、五遍,在攀登挂钩梯训练时,为了快一秒,他手上腿上弄的全都是伤。在我们眼中,王队不仅业务能力强,还是热心肠,总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我们。我刚进队那会很多业务都不熟,王队就主动带我,耐心给我讲解动作要领,陪我加练,在他的帮助下,我进步也很快,他就是我的榜样,我要努力向他学习,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消防员。”

资料图

作为特勤器材“活字典”,王洪伟钻研14类1300多件装备的性能参数,培养出一批业务骨干。

南四环路消防救援站灭火战斗班班长李志

南四环路消防救援站灭火战斗班班长李志说:“王队每次出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和王队一起参加各种救援的时候,他总是对我们提供很多帮助,对我自身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在生活上他是一个好大哥,在工作上他是一个好领导。他的意志力实在是太强了,这么多年他一直冲锋在前,永不放弃,我们都特别佩服他的勇气和担当。”

25载救援生涯,王洪伟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2次;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尖兵、长春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他始终保持谦逊。

王洪伟说:“其实作为一名消防员,这本身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这些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背后是无数个战友,我们并肩一起作战,也是家人默默支持,确实是组织培养我到今天让我学了这么多,才有机会让我冲锋陷阵,参与这样那样的救援。我会把这份荣誉转化为前行的动力,继续扎根消防一线工作,不断提升技能,在救援时争分夺秒,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王洪伟,他是火场中的无畏勇士,是冰下的救援英雄,是训练场上的标兵,是战友们的榜样。他说,穿上这身制服,就已经把生命交给人民,只要人民需要,他随时准备冲锋。

记者:张莉

编辑:王童 责编:江莉、陈险峰

监制:王德辉、丁媛媛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