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交通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经营业绩。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33.6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60.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77%、1.61%。
根据这份最新出炉的半年报,集团客户贷款余额9.0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8%。科技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养老产业贷款增幅均高于集团贷款平均增幅。
科技金融提质创新。持续深耕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创新服务模式,深化渠道合作,完善支撑保障政策。发挥集团全牌照经营优势,建立“股贷债租托”(股权、信贷、债券、租赁、托管)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报告期末,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大关,获贷企业数量较上年末增长11.12%,其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3.23万户,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2.93%。
绿色金融聚焦转型。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打造业务特色全过程。积极完善绿色金融展业支持,在多家分行成立绿色金融中心/管理中心。前瞻布局转型金融发展,落地钢铁、农业、建材、煤电、航运等十多个细分领域的转型金融业务。全力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挥综合化服务优势,面向全量市场、全量客户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报告期末,节能降碳产业余额较上年末增长6.58%,在中国境内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450亿元。
普惠金融扩面增量。加强对服务小微企业、乡村振兴、提振消费等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支持力度,以数字化手段革新服务模式,赋能小微企业授信全流程,不断优化小微客群金融服务体系,深化产品和机制创新,丰富交银展业通和交银益农通品牌内涵,提升产品线上化水平,全力支持普惠金融健康发展。报告期末,普惠贷款余额8,524.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96%。
养老金融稳步提升。以“打造长者友好型银行”为养老金融发展愿景,推进建设覆盖养老产业金融、养老金金融、养老财富金融、养老消费金融、金融服务适老化提升五大领域的服务体系。报告期末,全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1.39%;社保卡、个人养老金业务规模大幅提升,养老金托管规模居行业前列;旗下子公司在养老目标基金管理规模、养老理财产品收益率等细分领域保持优势;助力养老生态建设,养老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服务在全国多地落地。
数字金融赋能增效。新设总行数字化经营中心,建强数智驱动的金融业务运营体系,形成线上直营线下拓展、线上赋能线下交付的协同经营机制。打造人工智能新名片,构建“1+1+N”人工智能建设框架,强化人机协同、打造金融智能体,进一步释放生产力。首批获评基于业务价值的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估模型标准(FDMM)五级(最高等级)认证。报告期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超2,860亿元,互联网贷款较上年末增长8.52%。
值得一提的是,交通银行充分发挥上海主场创新策源和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和支持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金融要素市场创新业务先行先试,实现债券“南向通”一级交易商、做市商、托管清算银行角色的全覆盖。落地总行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项下首笔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自营交易,成为全市场首批为保险资金投资黄金提供服务的银行之一。在上海市成功上线国家医保局医保码一码付业务,进一步拓展交行信用就医申请和使用渠道。丰富区块链“一件事”应用场景,成为上海单用途预付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首家试点银行。丰富数字人民币使用场景,在上海全域地铁、磁悬浮等轨道交通全线网实现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刷卡过闸支付结算。报告期内,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已与60个市级重大项目、118个区级重大项目建立合作。深度融入上海金融市场建设,达成“债券通”交易超4880亿元、“互换通”交易超49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