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近日,河南省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邵医生坠亡事件,如巨石投入舆论的深湖,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这一悲剧,跟网络暴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巨大伤痛,更是整个社会之殇。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和相关部门已成立调查组,正在开展调查处理。期待调查结果尽早公布,给所有关心这一事件的人们一个公正全面的交代。
医者爱惜声誉,源自对职业的热爱。对于邵医生而言,那些来自网络上的攻击,不仅是对她个人名誉的伤害,更是对其职业追求的否定。邵医生家属接受采访称,邵医生生前长期遭受3名患者及他们的家属的网络暴力,不堪其扰,最终选择以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相关网络平台披露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自2024年12月至2025年8月,疑似3名患者及他们的家属的15个账号在不同时段发布了89条与邵医生相关的视频,以及962条讲述个人就医经历、表达维权诉求、指责或攻击医院及医生的评论;邵医生及其代理人发起了48次侵权举报。在此期间,邵医生本人账号共收到评论1.09万余条,内容多为正常互动或对其医术医德的夸赞及支持性言论。
针对医疗纠纷,我国有明确的法律程序和鉴定渠道来划分责任、解决争端。无论是谁,都应在法律框架内维护自身权益。然而,一些自媒体为博取流量,断章取义、煽动情绪;一些人在面对这些片面信息时缺乏审慎态度,盲目跟风站队,使得非理性声音汇聚成网络暴力的汹涌浪潮。
网络暴力绝非只是简单的言语冲突,它是具有强大杀伤力的“武器”。在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下,个人在网络暴力面前常难以招架。可以明确的是,邵医生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受到网暴伤害的医务人员。
我国在网络暴力治理方面并非无法可依。根据刑法,情节严重的侮辱、诽谤构成犯罪;民法典也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自2024年8月开始施行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更是首次对网络暴力进行明确界定,并提出一系列具体治理措施。然而,从相关规定的实施效果来看,事后惩罚往往难以挽回已造成的悲剧结果,治理关口必须前移。
互联网平台应与公安、网信等部门紧密合作,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网暴苗头信息,一旦发现异常,迅速介入,运用调解等多元机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涉事单位和相关部门要为网暴受害者提供坚实的情感支持和专业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于恶意网暴医务人员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让网暴者付出沉重代价。同时,进一步畅通医疗纠纷投诉和调解渠道至关重要,只有确保医患双方都能通过合法、便捷的程序和渠道解决问题,才能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
邵医生坠亡事件提醒我们,全社会关心关爱医务人员不能止于喊口号,而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医院应当成为员工的坚强后盾,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法律援助。在公众对医疗服务的期望日益提高的今天,医生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复杂的人际沟通压力以及潜在的职业风险。尊重医生的专业判断,理解他们的无奈与坚守,才能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患者,善待医生,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唯有医患同心,才能让悲剧不再上演。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文 :健文
编辑:秦明睿
校对:李诗尧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