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心系沂蒙乐奉献——记山东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退休职工杨启俭

时间:2025-04-30 11:27:00

鲁网4月30日讯杨启俭是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一名退休职工,正高级工程师。退休后,他依然热爱着自己的专业,始终借助七队老科协这个平台,发挥余热,在寻找地下水、地质环境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找水打井,造福于民

2011年,临沂遭遇特大旱灾,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威胁,刚刚办理了内退手续的杨启俭毅然放弃休息,带领水文地质技术人员投入到抗旱找水打井的第一线。

当时,由兄弟单位确定的沂南县铜井镇新王沟后村第一眼井没有成功。他接到沂南县国土资源局的电话,立马赶赴现场。从早到晚顾不上休息,最终打着手电把井位定了下来。该孔施工中钻遇数个溶洞,出水量大于80立方米/小时,改写了该村贫水的历史。

抗旱打井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义务协助当地部门验收了七家地勘单位施工的196眼水井。并带领两个物探小组辗转于临沂、烟台、济宁等地,采用水文地质调查及物探等工作手段主持定井290余眼,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抗旱找水打井先进个人称号。

2023年8月,由省人大农委挂职第一书记牵头、扶持开发的费县朱田镇石沟村葡萄园内正在施工一眼灌溉井,当钻进到183米时,因出水量不能满足用水需求,决定终孔重选孔位。杨启俭到现场后,通过分析地层结构,认为在隔水层之下还有深部含水层的存在,提议继续钻进,当施工至264米时,钻井出水量大于15立方米/小时,满足了灌溉需求。

自2011年离岗至今的十余年间,杨启俭先后在山东省、临沂市各类抗旱打井服务项目中找水定井近400眼,为部分贫水区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

排查灾害,一丝不苟

2014年5月11日,某地因暴雨积水导致挡土墙倒塌,杨启俭受邀参加,排查过程中,他亲临每个灾害现场,查明原因,评估险情,本着“地质灾害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共完成了100余处地质灾害点的现场排查和200多个点的室内审定,为开展依山建筑的地质灾害预测预防与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5年至2024年,他先后协助某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石膏矿区产生的10余处采空地面塌陷开展了矿山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提交了相应的应急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基本查明了塌陷区的分布、规模、成因及灾害发展趋势等,提出了合理的治理建议和措施,为防灾减灾提供了依据。

“传帮带”,孜孜不倦

杨启俭退休后,主持编写了《临沂市城市地下空间地质调查评价研究报告》和《临沂市岩溶地下水系统调查研究报告》,为临沂市城市地下空间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与了某矿区1490米标高以浅锶矿详查工作项目,编写了详查报告的矿床开采技术条件部分,该成果获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

2024年,参与省局老科协“点燃智慧火花活动”征文活动,他撰写的征文获局老科协征文一等奖,对年轻地质工作者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和借鉴。

近年来,他指导年轻技术人员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的野外调查与报告编制工作30余份。指导、评审、验收矿山采空区调查评价与治理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项目300余项,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做出了贡献。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而今,我们退休了,也更加感受到了党的关怀与温暖。我将用我所长,继续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杨启俭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不忘初心,不失本真的人。(通讯员 周媛 王军)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42 鲁网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