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一线调研丨冷水鱼如何“游”出致富路 青藏高原:这题我会!

时间:2025-04-12 20:00:00

今年以来,青海因地制宜,依托高原地区独特生态禀赋,挖掘“冷资源”,将冷水鱼、冷凉蔬菜等特色产业打造成“热产业”,产品热销海内外市场。来看记者在青海的采访调研。

清晨七点,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龙羊峡水库养殖基地一片繁忙,通过真空吸鱼泵,冷水鱼从10℃左右的水中,经管道丝滑上岸。先进的捕捞方式更大程度保证了鱼肉的口感和品质。

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养殖部部长 马小军:我们用这种保温箱给它敷冰,降温以后我们立马就拉到码头,送到我们加工厂。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青海已建起从冷水鱼苗培育到智慧养殖,再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去年全省冷水鱼出口额超3亿元,同比增长近10倍,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额九成。今年增势继续向好,产品已进入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 沃日晗:我们在请他们品尝之后,他们会回复我们一个英语单词叫clean,就是非常纯净。

冷水鱼加速出口的背后,离不开现代化物流的支撑和政府服务的创新。当地海关与多地海关共同探索“航班腹舱带货”监管新模式,打通高原内陆城市冷链出口通道,今年一季度,青海冷水鱼空运出口量环比增长400%。

西海海关关长 王立志:我们帮助和指导企业对标欧盟的质量体系,完善我们企业内部的质量安全管理的体系,帮助企业实现了11个国家的出口的注册。

不光是冷水鱼,青藏高原的更多“冷资源”正激发出火热的增长潜力。

这两天,在平均海拔2600米的互助县千亩冷凉蔬菜基地中,羽衣甘蓝长势良好。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 兰发福:去年11月份以来,我们种植的羽衣甘蓝,首次在温棚里面种。今年3月份进入采摘期,这些蔬菜都是我们的订单蔬菜,现在我们有了订单,我们蔬菜的销路越来越好。

今年,青海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动全省312个蔬菜基地标准化生产。今年前两个月,以甜菜、豆苗、羽衣甘蓝为代表的青海冷凉蔬菜不仅在国内市场热销,出口量还首次突破了1000吨。如今,依托高原生态优势和现代化物流体系,青海正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新路。

责任编辑:刘立江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