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开封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杰
包粽子、种葱苗、组装桌椅、自制滴灌装置……5月10日,开封市2025年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竞赛火热开赛,来自全市各县区高中、初中、小学的59支代表队共177名中小学生汇聚一堂,各展所长。这些劳动小能手们以灵巧双手、娴熟技能诠释了“劳动赋能成长 实践点亮未来”的大赛主题,感受着创造乐趣与技能魅力。

劳动小能手们即将展开比拼。尹杰 摄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环节。本次大赛在项目设计上紧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涉及 “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农业生产劳动”“烹饪与营养”“现代服务业劳动”五大任务群,突出“分学段、跨学科、笃知行”三大特色,在精准对接课标的同时全面检验学生劳动素养的深度与广度。

小选手们熟练运用各种工具。尹杰 摄
当天上午,在郑开同城示范区小学主赛场,小学组选手围绕扭扭棒编织、自动滴灌装置制作、吊兰移栽3项任务展开角逐。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巧思,将彩色扭扭棒扎制成柔韧的花枝、编织出艳丽的花朵,一件件趣味横生、构思巧妙的手工艺作品就此“诞生”。为了用水瓶、水管等材料制作出具有滴灌功能的装置,同学们动手又动脑,还精细绘制图纸辅助创作。

组装滴灌装置。尹杰 摄
初中组选手则向包粽子和非遗剪纸两项技艺发起挑战。他们三人一组齐心协力,整理粽叶、填装蜜枣糯米、捆扎粽子,收拾台面……不到半个小时,一盘盘棱角分明、个头饱满的蜜枣粽子便大功告成。裁判员老师认真清点粽子数量,再根据粽子外形美观程度以及煮熟后的口感、软糯度、是否松散漏米综合打分。

自己包的粽子最香甜。尹杰 摄
在郑开同城示范区小学操场上,高中组的两项比赛也紧锣密鼓展开。组装课桌椅项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扳手、螺丝刀等常用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紧急救护心肺复苏项目则重在检验同学们能否将课堂上学习过的急救知识运用于实践,救护步骤、动作是否规范正确也是考查重点。

组装桌椅项目比赛现场。尹杰 摄
当天比赛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在田间进行的农业生产劳动劳作项目。临近中午,初中组和高中组选手们来到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田间地头同台竞技。
高中组的任务是种葱苗,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同学们三人一组分工协作,在各自认领的田垄间开始劳作。铁锨上下翻飞,栽种葱苗的沟垄笔直延展,一捆捆翠绿的葱苗被同学们灵巧地分成小簇,再按照最适合生长的间距栽种在土沟里。分苗、挖沟、栽苗、培土、浇水……虽然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在真正的田间劳作,但他们准备充分,动作有条不紊。
来自开封市回民中学高一年级的张嘉祥挖起沟垄来又快又好,他笑着说自己虽是第一次下地,但在老家时曾观察过家人干农活。同组的温馨与范佳宸也是第一次接触真正的农田,不过干起活来有模有样:“我们之前在网上看了很多视频教程,现在终于能亲手实践了!”

旁边地里,初中组的同学正在收获成熟的大蒜。正午的阳光十分强烈,大家忙得汗流浃背,却干劲十足。半个小时后,田埂上一篮篮沾染着新鲜泥土的大蒜,便是他们的劳动成果。
近年来,开封市教体系统通过课程设置、基地建设、专业指导和赛事引领,把劳动技能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贯通全市中小学各学段,初步形成市、县、校三级协同共促的劳动教育发展新格局。 全市中小学均开设有劳技课,并依托学校社团常年开展劳技教育,叠衣服比赛、厨艺烹饪展示、家庭收纳比赛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劳动技能主题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在劳动中感受剪纸非遗文化的魅力。尹杰摄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开封市教育体育局体卫艺科负责人尚蕊说:“本次大赛既是落实‘五育并举’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劳动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今后我们将以赛事为契机,持续完善‘课程+实践+评价’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推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助力全市学校劳动教育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